DeepSeek技术助力理想汽车实现智能驾驶的突破,通过VLA技术开启“类人司机”的产业革命,这一进步不仅提升了驾驶的智能化水平,更标志着汽车行业朝着更加自主、便捷的方向迈进,DeepSeek和理想汽车的合作,预示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在2025年5月7日的“理想AI Talk第二季”技术发布会上,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宣布,公司基于DeepSeek开源技术框架与自主研发的VLA(视觉语言行动模型)技术,正式引领智能驾驶技术进入“类人智能”新时代,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自动驾驶技术从“辅助工具”跃升为“专业生产工具”,为全球汽车产业树立了下一代技术标准。 随着VLA技术的推出,AI工具的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李想首次公开了VLA技术的进化路径:
-
2021年:在规则算法时代,依赖高精地图的辅助驾驶系统,其决策逻辑类似于动物的本能反应。
-
2023-2024年:进入端到端与VLM融合阶段,引入视觉语言模型(VLM),实现类似哺乳动物的环境理解能力。
-
2025年:推出VLA司机大模型,通过3D视觉感知与思维链推理技术,实现人类级的观察、决策与执行闭环。 为实现这一目标,VLA的训练分为三步推进:基于海量的2D/3D图像及交通场景数据,构建云端的通用感知模型;注入真实的驾驶行为数据,赋予模型博弈式决策能力;通过人类专家的反馈优化安全阈值和舒适性,确保算法符合交通法规。
-
设立超级对齐团队,由100名AI伦理专家和安全工程师组成,负责训练模型以规避违规操作。
-
建立世界模型验证平台,通过高拟真的虚拟交通环境,低成本地复现极端场景,实现算法可靠性的闭环验证。
尽管理想汽车借助DeepSeek开源技术缩短了研发周期,但公司仍坚持核心技术的自主化,其自研芯片适配技术使得单颗Orin-X芯片能够运行百亿参数大模型,算力利用率提升了40%,理想汽车还推出了“理想星环OS”车规级开源操作系统,推动了供应链协同创新。
这一技术突破背后展现的是硬核实力,据内部消息透露,VLA技术已经通过了超过百万公里的实测验证,在复杂场景下的应对能力较传统方案提升了300%,开源生态的构建推动了中国智能汽车产业从“技术追赶”转向“标准输出”,目前已有12家车企加入了“理想星环OS”技术联盟,预计2026年实现跨品牌车型的数据互通。
从“辅助驾驶”到“类人智能驾驶”,理想汽车与DeepSeek的合作不仅验证了开源技术对制造业的赋能潜力,更揭示了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未来图景,这场技术变革中,如何在技术创新与人性需求、效率提升与安全底线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的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