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池的正解并非仅限于氧化物,全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质,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虽然氧化物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正极材料,但全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还包括其他类型,如硫化物、氮化物等,全固态电池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革新,涉及电解质、正负极材料、界面工程等多个方面的优化,对于全固态电池的正解,我们不能仅局限于氧化物,而应全面理解并探索其各种材料和技术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全固态电池作为“全村的希望”,其技术路线主要有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条,硫化物技术路线因丰田的引领而备受关注,但存在专利壁垒高和“羊群效应”的风险,相比之下,氧化物技术路线则因高翔博士的参与和太蓝新能源的突破而展现出新的活力。 高翔博士在丰田全固态电池项目中的深度参与,以及回国后在太蓝新能源的氧化物技术路线突破,都体现了固态电池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太蓝新能源的ISFD技术(原位亚微米工业制膜技术)不仅解决了固-固界面的阻抗问题,还实现了“界面一体化”,从而大幅提升了固态电池的性能。 氧化物技术路线相较于硫化物,不仅安全性更高,而且能够兼容更多种类的正负极材料,从而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氧化物路线还能实现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的应用,为市场提供了更多选择。 太蓝新能源通过ISFD技术,实现了固态电解质与极片的紧密结合,解决了固态电池因反复膨胀收缩导致的“接触失效”难题,从而提升了电池的循环次数和安全性,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全固态电池有望在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新兴领域实现广泛应用。 尽管全固态电池在技术和成本方面仍面临挑战,但其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的提升潜力巨大,有望在未来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的日益重视,全固态电池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