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机使用几年后易出现卡顿现象,而特斯拉的车机却能流畅运行大型游戏,这主要归因于芯片成本的巨大差距,特斯拉等高端品牌采用高性能芯片,而国产车机则受限于成本,使用较低性能的芯片,虽然国产车机在初期表现良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性能逐渐跟不上需求,出现卡顿现象。
新能源车车机卡顿背后的真相——芯片只是表象,长期主义才是关键 最近有不少新能源车用户反馈,他们的爱车在短短一两年内车机就卡顿严重,很多人归咎于芯片问题,但真正的原因并非如此简单,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并揭示车企在智能化道路上的误区。
大部分新能源企业使用的“手机芯片”,如高通8155,其实是手机上使用的855芯片魔改而来,而特斯拉则使用的是来自AMD的RYZEN芯片,与游戏电脑和索尼PS5游戏机采用同样的芯片技术。
虽然芯片算力是影响车机性能的重要因素,但车企在芯片选择上的决策更多地受到成本制约,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在整车制造成本比例上,芯片的成本需要压缩到0.1%以下,大多数企业选择成本更低的手机芯片,而非电脑级芯片。
长期主义与短期利益的博弈
车企在追求智能化过程中,往往容易陷入性价比和短期利益的误区,手机芯片虽然成本较低,但功能成熟,能快速适配APP生态功能,满足车企快速推出新车的市场需求,这种做法忽视了用户长期使用需求,导致车机系统在使用一两年后卡顿严重。
特斯拉之所以能在车机系统上实现更长期的稳定性,不仅在于其使用的电脑级芯片,更在于其在软件研发上的投入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特斯拉的软件基于Lunix底层自研,为未来车机的OTA升级保留了算力,其FSD芯片设计寿命为10年,体现了特斯拉对用户长期使用的承诺。
用户需求与智能化发展的反思
用户对车机的需求不仅仅是导航、听歌、看剧等功能,更是长期稳定的使用体验,用户在购买新能源车时,寻求的是长期的使用价值和体验,而非短暂的智能化堆砌,车企在追求智能化的同时,更应关注用户的需求和长期使用体验。
知嘹汽车认为,新能源车的智能化发展应更加注重长期主义,而非短期的性价比和利益追求,车企应深度理解用户需求,将用户长期使用需求放在眼里,而非把车也当成用一两年就可以换的消费品,才能真正解决车机卡顿问题,提升用户体验,推动新能源车的持续发展,知嘹汽车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