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密算发布了业内首个密态可信数据空间产品,该产品将数据加密技术与可信计算理念相结合,实现了数据的保密性和可信度的高度融合,这一创新产品的推出,标志着蚂蚁密算在数据安全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有望为行业带来全新的数据保护解决方案,推动数据安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蚂蚁密算发布业内首个密态可信数据空间产品

经过修正错别字、修饰语句以及补充内容,文章变得更加流畅和完整,以下是修改后的版本: 4月28日,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国内领先的数据要素技术服务商——蚂蚁密算,正式发布了“密态可信数据空间”产品,该产品基于全栈自研的密态计算技术体系,为数据融合利用加工提供了高性能、低成本和全链路安全的保障,它的推出,旨在支持企业、行业及城市等不同场景的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覆盖数据融合、研发和产品交付等关键环节。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已经衍生出庞大的数据产业,为了破解“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一世界难题,需要匹配的基础设施来实现数据价值的安全高效共享共用,2024年11月,国家数据局发布了《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这是国家层面首次针对可信数据空间这一新型数据基础设施进行前瞻性的系统布局。 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安全官、蚂蚁密算董事长韦韬表示,数据流通的主要形式正在从“内循环”转向“外循环”,这意味着,基于主体信任的传统数据安全体系已无法满足当前需求,安全风险成为数据供给与流通利用的首要顾虑,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核心在于流通与应用的效能,尤其是数据要素参与方之间的“联合加工”效能。 由于信任缺失,数据价值释放面临“缺乏加工、缺乏融合、缺乏验证”三大行业难题,大量数据处于“原矿”状态,缺乏初级加工和治理;“数据孤岛”现象仍普遍存在,多源数据融合困难,难以形成高价值数据产品,基于业务场景的价值验证缺乏,海量数据价值不明确,难以快速应用,为了解决这些困境,构建跨主体、跨行业、跨区域的技术信任体系迫在眉睫,而可信数据空间有望成为破解这些难题的重要突破口和实践路径。 峰会期间,蚂蚁密算推出的“密态可信数据空间”产品,依托自研的密态计算技术体系,包括芯片级安全隔离环境、星绽可信系统软件栈、隐语隐私计算框架等核心技术,通过完整的技术信任体系,保障“数据可用不可见”,维护各参与方的权益。 该产品支持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计算模式,可实现PB级数据的分钟级计算,并具备快速集成和灵活部署的特点,支持多云、集群及单机等多种部署方式,可帮助通用算力平滑升级为密态算力,为了满足参与方的实际需求,蚂蚁密算还提供了包括供需撮合、价值评估、产品开发、安全运营等增值服务。 据介绍,这是国内首款实现“数据流转全链路密态化”保障的可信数据空间产品,通过密态计算技术,该产品不仅在隐私计算场景内实现了多主体之间的跨域全链路管控,还将密态保障扩展至现代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建模中的复杂中间库表、模型等核心资产,这确保了任何参与方都无法在授权范围外窃取或滥用数据,为数据提供方提供了全链路的安全保障。 蚂蚁密算公司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密态计算成本并推广规模化应用,传统隐私保护技术的成本相比明文计算通常更高,但通过密态计算技术,蚂蚁密算已经实现了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将全程密态成本降低到相对较低的水平,通过技术优化和集中化部署基础设施,密态可信数据空间产品将进一步降低计算与运维成本,在提供高等级安全保障的同时,全链路密态计算成本可以低于数据流通价值的5%,有效支持数据跨地域跨行业的可信流转。 自2016年以来,蚂蚁集团经过近十年的技术攻坚,提出了下一代隐私保护计算技术——密态计算技术体系,在产业实践中,蚂蚁密算已经支持杭州建立全国首个密态计算中心,并为江西省的数据汇聚流通基础设施平台提供技术支持,蚂蚁密算坚持开放开源,为行业贡献了隐语可信隐私计算技术栈、星绽可信系统安全软件栈等核心技术的开源资源。 韦韬认为,中国数据要素产业正在加速发展,但面临数据流通的多方位安全威胁以及高价值数据的跨主体融合利用困难等问题,实现数据跨主体流通融合利用的高水平安全保障是释放数据价值的关键,他相信,通过持续攻克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创新应用落地、建设数据标准、优化审批流程、释放政策红利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在数据价值释放这一全球性挑战上创造出新的中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