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中国速度与奔驰标准的结合,由盖森和段建军揭秘最智能的奔驰未来,通过智能化技术,奔驰将不断提升自身品质和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这种结合将带来更高效、更便捷的汽车产业,展现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性的未来。
揭秘,中国速度与奔驰标准的完美结合——盖森与段建军共探智能奔驰未来!

2025上海车展的镁光灯下,梅赛德斯-奔驰的展台中央,一辆轴距加长40毫米的纯电轿车正悄然改写豪华品牌的游戏规则。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MMA平台的首款国产车型,绝非简单的“电动版CLA”,而是奔驰以“中国速度”重构智能豪华边界的一次精准落子


01 中国:从“最大市场”到“创新策源地”


当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销售和市场营销的盖森(Mathias Geisen)与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并肩出现在全球媒体的面前,他们的姿态却透出一种近乎古典的谦虚和自信。


“中国今日之动向正是全球未来发展方向的标杆。”盖森在专访中反复强调这一观点。自1998年加入奔驰,辗转全球多国市场的他,对中国市场的评价极具穿透力:“中国客户群更加年轻,奔驰很多的客户都在40岁以下;他们在技术上非常在行,并乐于接受先进技术。中国市场当前的发展形势,常常代表着很多其他市场未来几年可能达到的状态。” 

揭秘,中国速度与奔驰标准的完美结合——盖森与段建军共探智能奔驰未来!

盖森坦言,中国已是奔驰全球创新的“灯塔市场”:“‘中国速度’是我对于中国市场最深刻的印象,中国创新速度之快、创新力量之强大,都让人赞叹。而中国客户对前沿创新技术的洞察需求,和中国创新的速度实力也将进一步反哺我们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到2027年,奔驰将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而全新纯电长轴CLA仅仅是这场产品和科技攻势的开始。


“风物长宜放眼量。”段建军引用著名伟人的诗句,语调沉稳,“汽车行业的发展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盖森则以卡尔·奔驰的名言呼应:“创新的激情永不磨灭。”

揭秘,中国速度与奔驰标准的完美结合——盖森与段建军共探智能奔驰未来!

这两句话,恰如奔驰在中国市场的双轨战略——既要“中国速度”的锐意进取,亦要“奔驰标准”的笃志坚守。而全球首秀Vision V概念车和纯电长轴距CLA的登场,正是这一战略的具象化表达。  


在Vision V概念车身上,能看到将于2026年推出的量产车型的影子,特别是VLS。盖森透露,“VLS车型将是奔驰全球和中国研发团队共同设计打造的豪华MPV,具备很多中国专属元素,相信将在中国拥有独特的市场竞争力。”

揭秘,中国速度与奔驰标准的完美结合——盖森与段建军共探智能奔驰未来!

“我们也希望通过Vision V概念车和未来的VLS车型,凭借豪华质感、精湛工艺、创新智能,充分挖掘细分市场的潜力。虽然全球市场形势存在一定的波动,但我们仍然对中国豪华车市场保持审慎乐观。” 


02 未来:智能、安全与能效的交响曲


作为奔驰此次车展的“现象级”产品,全新纯电长轴距CLA绝非简单的电动化迭代,而是一次对“新生代豪华”的重新定义。


盖森勾勒出一个以智能、安全和能效为支点的“黄金三角”——全新纯电长轴距CLA正是这一理念的集大成者:全新自研MB.OS架构、CLTC工况866公里续航、同级独有的两档变速箱、百公里10.9kwh超低能耗、超180次实车碰撞测试,每一项数据都构成了智能、安全和能效的最强交响乐。

揭秘,中国速度与奔驰标准的完美结合——盖森与段建军共探智能奔驰未来!

“名字依然是CLA,但已是一款完全颠覆的产品。”段建军强调。这款车搭载奔驰自研MB.OS架构,其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功能域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并集成“豆包”AI大模型,实现更自然的语音交互。同级独有的14英寸副驾娱乐屏,则是对中国用户“第三空间”需求的精准回应。  


盖森表示:“智能方面,纯电长轴距CLA是首款搭载梅赛德斯-奔驰自研MB.OS架构的车型,为后续持续进化升级提供了高度灵活性。”MB.OS架构将为未来OTA升级预留充足空间,确保车辆“常用常新”。  


因此,全新纯电长轴距CLA是“迄今为止最智能的奔驰”: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既满足中国路况和中国客户驾驶习惯的需要,也依然有文明感和奔驰范;全新的MBUX沉浸式导航将三维地图与驾驶辅助视图融合的系统,画面清晰生动,信息一目了然。虚拟助手整合“豆包”AI大模型,甚至可识别用户语气情绪。


这种“德国安全框架+中国场景创新”的组合,直指BBA阵营长期痛点——智能化往往滞后新势力半代。  


安全,则是奔驰不可妥协的底线。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动力电池热稳定性已经满足2026年生效的新国标要求,更以标配11个安全气囊(含同级独有前排中央气囊)树立标杆。“每辆奔驰新车都要进行150余次实车碰撞测试和15,000次的仿真模拟测试,中国还会针对本土车型额外进行30次实车碰撞测试。”段建军透露,“我们绝不让客户做‘小白鼠’。” 


这背后是其对电动安全体系的“偏执”:多级高压断电系统在碰撞后2秒内电压归零(行业平均5秒);单个电芯起火后,阻燃层可隔绝氧气并导出热量,第三方测试中实现“整车未起火、未爆炸”;动力电池热稳定性满足2026年生效的新国标的要求,将合规转化为技术卖点。

揭秘,中国速度与奔驰标准的完美结合——盖森与段建军共探智能奔驰未来!

在电动车事故仍频上热搜的2025年,这种“物理安全冗余”反而成了最理性的豪华标签。  


能效则是奔驰EQXX 概念车的衍生和落地。全新纯电长轴距CLA的CLTC工况866公里续航、百公里10.9kwh超低能耗——这些数据足以让这款车跻身行业能效第一名。但段建军笑言:“但是各位了解我们,奔驰人甚至是反向虚标的‘实在人’,我们一向是能做100分,宁愿说90分,甚至80分的企业。”这种谦抑,恰是奔驰对市场的敬畏。 


智能辅助驾驶亦是如此。当行业竞相鼓吹“智能驾驶”时,奔驰却坚持“人机共驾”的克制。尽管奔驰拥有全球首个L3认证和L4级自动无人驾驶泊车系统商用许可,但盖森强调:“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是辅助作用,而不是接管作用。”段建军补充的“测一城,开一城”策略,更将这种保守具象为对中国市场的敬畏。 


03 将“中国速度”注入“奔驰标准”


面对“价格战”乱象,段建军的回应颇具深意:“豪华认知,绝不是一辆车,或者一两代车能构建的。”


它需要时间沉淀,不只是产品的精雕细琢,在服务层面也坚守“奔驰标准”。奔驰的技师从入门到系统内最高阶的诊断技师,必须经历上千小时的培训课程和至少5,000台实车操练,整个过程大约需要9年,所付出的时长和精力堪比培养一名医学博士,而这样的诊断技师在奔驰体系中有超过870位。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像一把精密的手术刀,剖开了奔驰的转型逻辑:在“油电混战”的汽车工业转型期,真正的豪华品牌必须同时扮演“智能先知”、“安全偏执狂”和“能效造梦者”。 

揭秘,中国速度与奔驰标准的完美结合——盖森与段建军共探智能奔驰未来!

而中国市场,正在成为这场实验的最大变量——这里的消费者既挑剔续航数字,又苛求仪式感;既热衷自动驾驶,又迷信品牌底蕴。


奔驰的野心,或许就是证明自己仍是唯一能缝合这些矛盾的玩家。


其实,奔驰的答案早已明晰——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狂飙中,唯有将“中国速度”注入“奔驰标准”的基因,方能在这场马拉松中,跑出最优雅最成功的领跑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