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在选择固态硬盘时面临SLC、MLC、TLC和QLC四种类型的选择,这四种类型在性能、寿命和价格上有所不同,SLC性能最佳但价格昂贵,MLC则是平衡之选,TLC提供较高性价比,而QLC则容量大但性能相对较弱,建议根据实际需求,如预算、存储需求和使用场景来选择适合的固态硬盘类型,对于追求性能和价格的平衡,TLC固态硬盘是不错的选择,摘要字数在100-200字之间。
随着固态硬盘价格的不断降低,它们已经基本垄断了2TB以下容量的硬盘市场,许多固态硬盘在详情页面却对存储颗粒的种类保持沉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又该如何选择SLC、MLC、TLC和QLC呢? 固态硬盘的核心组件包括主控芯片和闪存颗粒,其中SLC、MLC、TLC和QLC代表的就是闪存颗粒的不同类型,SLC,全称Single-LevelCell,每个Cell单元只存储1bit信息,寿命长,P/E寿命可达10万次,但价格昂贵,适合极少数用户。 MLC,全称为Multi-LevelCell,一般指双层存储单元,每个cell单元存储2bit信息,容量相比SLC翻番,其电压控制更为复杂,性能略低,P/E寿命约为1万次,由于其高昂的价格,早期的固态硬盘和部分企业级固态才会使用MLC。 TLC,全称为Triple-LevelCell,每个cell单元存储3bit信息,容量在MLC的基础上再提升50%,虽然其闪存颗粒的P/E次数降至3000次,但价格更为亲民,可以说是推动固态硬盘普及的重要力量。 QLC,即四层存储单元的闪存颗粒,每个单元存储4bit信息,容量在MLC的基础上翻番,由于电压控制的变化多达16种,其P/E寿命降至1000余次,需要注意的是,SLC、MLC、TLC和QLC的综合性能逐渐降低,P/E寿命逐渐减少,但换来了容量的大幅提升。 目前市场上,SLC和MLC的固态硬盘已经较少见,市面上绝大多数都是TLC和QLC固态硬盘,想要查看自己使用的硬盘是哪种颗粒,可以在SSD-Z中查看,一些杂牌产品可能不会显示。 在使用体验方面,TLC和QLC固态硬盘都会配置SLC缓存,顺序读速达到6000MB/s通常没有问题,实际使用中,两者可能没有明显差异,尽管QLC固态的P/E次数听起来不多,但大多数用户其实都用不到,QLC的缓外速度要比TLC低得多,在运行大容量的游戏或执行大型任务时可能会有明显感知,尽管QLC的容量比TLC提升了33%,但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因此消费者可能会认为选择TLC更为划算。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TLC固态硬盘可能是最为平衡的选择,如果希望等待QLC价格进一步降低再作决定也是可行的,在选择固态硬盘时,除了考虑存储颗粒的类型外,还应关注其品牌、性能、耐用性等因素,以确保购买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