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地形变化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进而改变了地形的特征,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气候。例如,北极地区的冰盖融化不仅改变了海洋的盐度和温度,也影响了全球的气候模式,那么地形对气候特征的影响有哪些?下面就去看看地形对气候形成的作用吧!
地形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地形
陆地上的地貌千奇百状,各不相同,同时高低起伏,万千怪异。地形起伏不仅使它本身的气候显著不同,而且高耸绵亘的山脉,往往是低层空气流动运行的障碍,它可以阻滞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来的暖空气,又可使气流的水分大大损耗。
1.对气温的影响在山脉两侧,气候可以出现极大差异,高大的山脉往往成为气候的分界线。大抵与纬线平行的山脉以山南山北气温的悬殊为主。与海岸平行的山脉,以沿海内陆雨量的悬殊为主。就整个气候来讲,无论山脉的走向如何,只要高度足以阻碍盛行气流的运行,就会对两侧的气温、降水及其他气候要素产生影响,成为气候的障壁,而世界气候区的划分也往往以高耸的地形为界。中国著名的南岭,它是由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山地组成,北来冷气团常常受阻于岭北,以1月平均气温为例,岭南曲江为10.7℃,岭北的坪石为7.5℃,二者相差3℃;前者冬季很少飞雪,后者冬季常有。这样,南岭以南可以发展某些热带作物,具有热带性环境;南岭以北热带作物不能越冬,具有亚热带环境。
2.对降水的影响山地降水一般是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多。特别是一些不太高的山区,山脚下与山顶的降水量有明显的差别。这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山地上气温低,水汽容易达到饱和,凝结为雨。第二个是空气与较高地方的寒冷地面相接触,容易冷却致雨。第三个是暖湿气流遇到山地,被迫沿山坡上升,由于绝热冷却,水汽容易凝结致雨。山地降水随高度的增加,只发生在一定限度以内,超过了这一限度,空气湿度减少,降水量就随高度增高而减少。这个限度的高度,就称为“最大降水带”。“最大降水带”决定于地理环境、季节和其他条件,它随时随地不同。例如,喜马拉雅山上这一限度在1000~1500米。
地形
地形对气候特征的影响有哪些
地势高低: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随高度的升高降水减少。这是因为地势的高低直接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地形起伏:高耸的山脉成为低层空气流动的障碍,阻滞冷空气和暖空气的流动,导致气流中的水分大量损耗,山脉两侧形成不同的气候区。例如,中国的秦岭就是这样一个气候分界线。
地形分布:地形分布改变某地的气温分布,使某种气候只局限分布于某一狭窄的区域。例如,北美洲西海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沿岸狭长的地带,而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能够分布到大陆内部,面积广阔,这与西欧平原面积广、山脉呈东西走向、相间分布有关。
地形类型:在同一纬度的地区,地形类型的不同会影响气候因子,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例如,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导致温度特别低,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度较高。
山坡方向: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有明显的差异。迎风坡由于暖湿气流被迫抬升,容易成云致雨,而背风山坡因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水较少。
地形通过影响气流、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地表植被分布、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的构建。例如,山脉的走向和迎风坡背风坡对降水的影响很大,此外,地形还会影响局部地区的气流和风向,从而间接影响气候。
地形如何影响气温
海拔高度的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相应降低。这是因为大气压力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导致空气分子对地面的辐射冷却作用增强,从而使得气温下降。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摄氏度。
山脉的阻挡作用:山脉对气流运行有阻碍作用,尤其是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对寒潮和热浪的移动都有显著的障壁作用。同时,山脉本身由于其独特的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情况,也会对其周围的气温产生影响。
坡向的影响:坡向不同,接收到的日照和辐射条件各异,导致土温和气温都有明显的差异。例如,秦岭的南坡和北坡由于坡向不同,接收到的阳光照射程度不同,导致同一海拔高度上南坡的气温高于北坡。
地形开阔程度的影响:开阔地区热量交换频繁,气温变化较大;而封闭的盆地或谷地则可能因热量不易散发而气温较高。
地形对降水和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包小可,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xiaoke.com/article/174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