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相信大家都知道气候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涉及地球大气、海洋、陆地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它还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理解气候系统的形成过程,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下面就去看看气候系统的形成过程和气候系统的构成有哪些吧!
气候系统的形成过程
气候
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而南北极地区即使在夏季也非常寒冷,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涉及气候的问题了。气候系统的构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某一处的气候形成与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冰雪覆盖层和生物圈等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这些因子在短时期内的变化微小,使气候也较稳定;对于不同地区而言,由于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不同,受海陆影响的程度和大气环流系统的配置不同,因而,各地的气候就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根据各地气候所具备的不同的特点,科学家通常将气候划分为若干个气候带。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地球上的气候是多种多样、千万变化、错综复杂的,不可能会有任何两个完全相同的气候存在,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气候每年的状况都是一样的。
然而,气候的分布却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或地带性,特别是在地势比较平坦的海洋或平原,地带性就更为明显。气候的地带性,引起地理环境中的土壤、生物、水体等都具有地带性。所以,阐述气候的形成就必须分析各个形成因子的作用,并综合考虑诸因子对某地气候的影响。
气候系统的构成有哪些
气候系统主要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和生物圈五个部分组成。这些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
大气圈是气候系统中最活跃、变化最大的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地球周围的气体层,对气候有着直接的影响。
水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水域,如海洋、河流、湖泊等,水圈的变化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岩石圈是地球的固体地表,包括大陆和海洋地壳,它的地质活动对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
冰冻圈包括冰川、积雪和永久冻土等,对全球气候和温度变化非常敏感。
生物圈包含了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物活动对气候有着复杂的影响,包括碳循环、水分循环等。
这些组成部分通过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紧密地联结成一个开放系统,太阳辐射是这个系统的主要能源。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气候系统内部产生一系列的复杂过程,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着地球的气候变化。
气候
气候资源特征
特征一、热量带亚热带和温带
热量带多,亚热带和温带面积大。中国是世界上热量带最多的国家,由南往北相继出现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青藏高原还有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和高原寒带。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面积较大,其中亚热带和中、南温带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5%,其热量与美国主要农业区相近似。≥10℃积温,在40°N地区比日本略多,与地中海气候地区相近;在30°N地区,比地中海气候地区多500℃,比西亚、南亚、非洲等地少600~1000℃。
特征二、季风气候显著影响
热量资源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农事活动依赖节气的更迭十分敏感。中国东部与世界同纬度相比,冬季过冷,夏季偏热,而且纬度越高越明显,冬季比夏季突出。夏季偏热,一年生喜温作物(水稻、玉米等)可种植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有利扩大喜温作物种植面积和提高复种指数。但冬季过冷,却使越冬作物或多年生亚热带和热带经济果木林的种植北界偏南。这一热量特点也是形成我国种植制度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特征三、下垫面复杂多样
造成了气候资源的再分配中国山地丘陵约占全国面积的2/3.境内地形复杂,较大山脉的走向、地形起伏、加上离海远近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光、热、水资源的重新分配与组合,使得有些地区非地带性的影响超过地带性影响。有出现“气候区地”现象和“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特征四、特殊地形的热量效应
例如亚热带山区的一些山腰,冬季有逆温现象,多存在暖带和温暖小区;一些大的水体(湖泊、水库),对周围有调温效应,这都有利于果林和作物避寒越冬。但在低凹地形,冷空气易堆积在谷底,形成冷空气“湖”,使作物易发生霜冻害。
特征五、降水资源分配不均衡
中国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这是季风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各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很大,尤其北方雨季短,降水明显地集中于夏季。因此,采取季节调水措施是防旱的重要对策之一。
特征六、雨热基本同季
夏季光、热、水共济,气候生产潜力大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基本同步,这是农业气候资源的一种优势。夏季温高雨多,光合有效辆射量大,为植物旺盛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气候生产潜力高。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包小可,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xiaoke.com/article/174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