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正在为车企制定规则,这一现象反映了供应链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商在技术研发、生产流程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逐渐拥有话语权,甚至为车企制定规则,这种趋势对汽车产业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引发了行业内关于合作模式、权力分配等问题的讨论。

车企内卷加剧,供应商崭露头角

随着上海车展的继续,观众日的热度相较于媒体日显著上升,参观人数更是成倍增长,整个车展被视为合资品牌的决战之地,几乎所有合资品牌都带来了全新车型,且价格降至令人惊叹的程度,不曾想,合资品牌的溢价能力在新能源的竞争上只能和自主品牌打价格战。

背后隐藏的是国产供应链的崛起,曾经隐居幕后的汽车供应商开始纷纷走向台前,本次车展参展企业接近10000家,供应商的数量不断增多,在12个展馆中,仅供应商就占据了4个,同时几乎在每个展馆中,都有供应商的展台,甚至有些还处在展馆的核心位置。

明星供应商闪耀车展

供应商为车企制定规则,掌握话语权背后的趋势与挑战

从2024年以来,供应商的日子并不好过,全球排名前十的供应商中,有一半以上都进行了裁员,特别是传统的供应商如博世、大陆、采埃孚等,与新能源相关的供应商却在不断扩张。

供应商为车企制定规则,掌握话语权背后的趋势与挑战

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动力电池的王者——宁德时代,在本次上海车展上,宁德时代带来了三款新品,同时还联合五大车企推动换电市场的规模扩大,作为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承担起行业龙头的责任,推动动力电池的安全标准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供应商为车企制定规则,掌握话语权背后的趋势与挑战

华为数字能源与车BU的参展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数字底盘到智能座舱,从辅助驾驶硬件产品到首个商用的高速L3自动驾驶软件ADS 4,华为乾崑提供了一整套的软硬件解决方案,虽然不造车,但华为乾崑的展台上展示了其全栈自研的能力,吸引了众多合作伙伴。

供应商为车企制定规则,掌握话语权背后的趋势与挑战

国产零部件制造商的技术突破

供应商为车企制定规则,掌握话语权背后的趋势与挑战

除了像宁德时代、华为这样的明星供应商,更多供应商在幕后默默为新能源汽车技术提供助力,在本次车展上,蔚来汽车的展台除了带来最新的车型外,还将整个全栈自研的零部件搬到了展台上,从最基础的电驱系统到国内首个量产的线控转向机构,还有打破英伟达垄断的神玑芯片,蔚来进行了一场技术阅兵式的展出。

供应商为车企制定规则,掌握话语权背后的趋势与挑战

国内零部件制造商也在技术上进行突破,例如ET9智能悬挂的制造商ClearMotion,这家企业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但因为传统欧洲供应商的垄断,难以进入欧美主机厂的供应链中,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带动了主动悬挂的需求和发展,几乎在所有的高端品牌发布会上,都要展示主动悬挂技术。

供应商为车企制定规则,掌握话语权背后的趋势与挑战

除了像ClearMotion这样的海外供应商在国内建厂外,更多的还是国内供应商的主动出击,一家名为澳多科技的供应商将工厂建设到了主要客户的工厂旁,以满足国内中大型SUV的销量增长带来的零部件需求,随着在国内市场的不断做大做强,澳多科技还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

供应商为车企制定规则,掌握话语权背后的趋势与挑战

芯片国产替代的成果展现

供应商为车企制定规则,掌握话语权背后的趋势与挑战

本届车展的一大亮点是“中国芯展区”,展示了由多家芯片供应商组成的150家企业的1200款汽车芯片,其中地平线自研的征程6系列芯片成为众多车企和供应商的采购方案,还有面向低功耗入门级辅助驾驶的平替芯片——爱芯元智在本次车展发布了满足全球法规体系的M57系列芯片,这款芯片的首个量产车型已获得欧盟认证,将随着汽车出海走向全球,这家位于上海张江科技园的爱芯元智从成立到走向海外仅用了短短6年时间,这背后是市场需求反向倒逼的成果,只要有市场就能孵化出足够强大的供应链体系特别是在国产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阶段价格战催生出更多的上游供应链加大研发降低成本,跨国车企加速与中国供应链绑定形成“双向赋能”模式丰田在上海设立独资电动车工厂计划实现本地化采购并建立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推动技术反哺全球宝马大众等品牌深度整合阿里华为等本土生态将中国研发成果反向输出至全球市场国产供应商正逐步从配套者升级为规则制定者凭借高性价比方案逐步替代传统的海外供应商成为全球车企的新选择国产供应链通过技术自主化合作深度化标准国际化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并走向台前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供应商为车企制定规则,掌握话语权背后的趋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