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智能聚焦于“舱驾融合”技术,致力于推动智能驾驶的普及与发展,该公司通过智驾平权“芯”路径,以高效的技术手段实现智能驾驶的智能化升级,黑芝麻智能不断优化算法和系统架构,提升智能驾驶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推动舱驾融合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广泛应用。

过去一周刚刚揭幕的上海国际车展,再次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最新的风向标,在智能汽车最核心的计算平台赛道上,中国的科技公司越发崭露头角,其中黑芝麻智能,这家已在港交所上市的本土芯片“独角兽”,带来了华山、武当系列芯片的最新产品,并发布了行业首创的“安全智能底座”方案,与东风、英特尔等业界巨头官宣了多项战略合作。

一、舱驾融合与智驾普惠,智能化下半场的必答题

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电动化奠定基础,智能化则是角逐下半场的关键,随着电子电气(E/E)架构从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进,“域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舱驾一体”更是核心焦点,这种融合不仅能优化硬件成本、降低开发复杂度、提升协同效率,更能为用户带来更无缝、更智能的驾乘体验。

舱驾融合面临的技术挑战也很大,如何在单一平台上保证不同功能域的安全隔离,尤其是对安全等级要求迥异的座舱和智驾;如何平衡高性能需求与成本控制;以及,如何确保方案的可扩展性以适应不同车型的需求?

今年智驾技术,特别是NOA导航辅助功能,正从高端车型的“选配”向中低端车型的“标配”下沉。“智驾平权”的呼声日益高涨,市场渴望出现高性能、高安全且具备成本优势的解决方案,让先进的智能辅助驾驶不再是少数人能够享受的“特权”。

黑芝麻智能的舱驾融合之路,智驾平权芯探索

黑芝麻智能的“解题思路”: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双轮驱动

面对行业趋势与挑战,黑芝麻智能在上海车展上的发布给出了答案,其策略可以概括为:以自研芯片技术为基石,通过产品组合覆盖不同层级需求,同时联合产业链伙伴构建开放生态,共同推动舱驾融合方案的落地与智能辅助驾驶的普惠化。

黑芝麻智能的舱驾融合之路,智驾平权芯探索

在舱驾融合的“安全芯”和“算力芯”方面,黑芝麻智能的武当系列芯片是攻坚舱驾一体的核心武器,其中的C1296芯片,是行业首颗支持多域融合计算的芯片,采用7nm车规工艺,“硬隔离+Hypervisor”架构,实现了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车身控制等功能域的资源整合与安全隔离。

本次车展上,黑芝麻智能发布的“安全智能底座”方案,正是以武当C1200芯片家族为核心,通过硬件级安全隔离、平台化算力扩展和全生命周期兼容性设计,为车企提供了破解跨域融合安全与成本难题的有效路径,该方案支持从入门到旗舰车型的无缝功能升级。

黑芝麻智能的舱驾融合之路,智驾平权芯探索

除了C1200系列,黑芝麻智能还有华山A2000家族等更多产品布局,A2000系列同样采用7nm工艺,内置了黑芝麻自研的第三代NPU“九韶”大核架构,瞄准下一代AI模型的高算力、高效率需求,黑芝麻基于A2000提出了“全场景通识辅助驾驶”概念,试图让AI模型具备类似人类的常识和知识推理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驾驶场景。

在生态协同方面,黑芝麻智能与超过30家行业伙伴进行了合作,其与东风汽车的深度合作,以及和英特尔的战略合作开发“舱驾融合平台”,都体现了其开放心态,黑芝麻智能还与吉利、亿咖通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推动高阶智驾功能在更广泛车型上的普及。

黑芝麻智能的舱驾融合之路,智驾平权芯探索

重新定义本土芯的价值与边界

从2016年成立至今,黑芝麻智能已成长为中国本土智能汽车芯片领域的关键力量,其未来发展路径也逐渐清晰:深化技术护城河、拓展产品矩阵应用、加速商业化落地、引领产业出海。

黑芝麻智能的舱驾融合之路,智驾平权芯探索

作为本土智能驾驶芯片的代表力量,黑芝麻智能在上海车展的表现,展现了其在技术深度、产品布局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其围绕“舱驾一体”和“智驾平权”展开的系列动作顺应了行业发展趋势,以黑芝麻智能为代表的中国芯片企业正在全球汽车智能化浪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跟随市场趋势发展,更在某些领域展现出引领者的姿态,黑芝麻智能的地位和价值将在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进程中得到进一步体现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