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观察:汽车行业的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同台竞技,共同展示最新的技术成果和创新产品,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更是加速了行业的融合,使得汽车圈不再有明确的划分,各大车企都在努力适应市场变化,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随着今日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的正式开幕,全球汽车产业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创新盛宴,本届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展示了超过1300辆新车,并揭示了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趋势,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之间的界限正在迅速消融,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的浪潮推动了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本届车展上,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之间的“双向奔赴”成为一大亮点,新能源车型的占比超过七成,几乎每一个展台都展示了车企最新发布的新能源车型,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产品定义和营销等方面已经逐步跟上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步伐,尤其是那些曾被视为“智能化洼地”的传统车企,正通过技术迭代与成本下探实现逆袭,不仅比亚迪、吉利、长安等品牌将驾驶辅助功能下放至10万元级市场,大众、丰田等国际品牌也通过与本土供应商的合作推出了本土化智驾方案。
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传统车企在快速成长中越来越像新势力,而新势力则在研发和品控方面展现出对汽车的敬畏感,这种融合使得消费者在奔驰、宝马、丰田等展台上驻足观赏,发出惊叹之声,无论是宝马的“驾控超级大脑”还是问界M8搭载的华为ADS 3.0,技术核心均指向“全域集成”与“场景覆盖”,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技术差异已经从“功能有无”转向“迭代速度与用户体验”。
国际车企与中国供应商的“共生共荣”也是本届车展的一大特色,国际车企在上海车展上展示了“中国定义”的技术,并越来越倚仗和本土供应商共创,本土供应链企业正从“跟随者”变为“定义者”,甚至直接瞄准全球市场,这验证了中国技术普惠的潜力,国际车企的“中国化”与本土供应链的“全球化”并行不悖,众多合资车企将中国创新成果推广至全球业务,而中国供应商则通过国际车企反向输出,形成了“以中国为支点,撬动全球市场”的新范式,中国的标准也逐步成为国际造车标准的重要参考。
本届上海车展揭示了一个核心趋势:汽车产业的竞争已经从单一产品升级为生态能力的较量,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分野被技术融合与供应链协同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能力、生态整合力与用户运营力的三重比拼,中国汽车产业正以“无界”的姿态迈向一个更开放、更协同的新纪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未来的汽车产业将更加充满活力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