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梅雨季节,通常指的是每年初夏时期,由于冷暖空气交汇而形成的长时间阴雨天气。当我们提及梅雨季节这一东亚特有的气候现象时,自然也会好奇:福建是否也拥有这样一个湿润、多雨的时节呢?到底福建有没有梅雨季节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福建有梅雨季节吗
梅雨
福建有梅雨季节。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点与梅雨季节的形成条件相契合。在这里,随着初夏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海洋的暖湿气流与陆地的冷空气交汇,往往会在福建上空形成长时间的阴雨天气,这便是福建的梅雨季节。
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中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
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迟梅雨的出现机会比早梅雨多。
关于梅雨谚语的有哪些?
例如“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三九”通常在公历1月9日至17日,“黄梅”是指6月6日至20日左右。其意是说,三九期间如东风很少或没刮过东风,则对应芒种节气间雨量将会偏少。由于三九的第一天与芒种节气第一天相隔约150天左右,按照天气变化150天的韵律,三九期间刮东风,隔150天左右将有一次类似的天气过程再现。
又如“腊月里多雪,水黄梅”,说的是农历腊月雪和梅雨存在着正相关。“寒水枯,夏水枯”,“枯”指雨水偏少。谚语说的是如果冬季雨水偏少,则梅雨也偏少。这是因为天气往往有阶段性转换,天气持续干旱,常常是某一种有利于干旱的天气形势相对稳定所造成的。但由于大气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上述相对稳定状态总是要被破坏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向着自己的“反面”转化。
下雨天
这方面的转化例子还有“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桃花水”指清明节气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的降水。“旱黄梅”指芒种节气梅雨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在长江下游地区,如果清明节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雨水明显增多,俗称“发尽桃花水”,则芒种节气梅雨将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桃花水偏多,标志着春季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强盛,暖湿空气活跃,在桃花开放的清明节气里,就常在江南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对峙,以致桃花水偏多。到了六月份芒种节气时,副热带高压势力又往往周期性地相对减弱,致使梅雨偏少或开始较晚,导致两个时段雨量呈反相关。与其类似的谚语还有“春水铺,夏水枯”,都是用春雨多寡来预测梅雨的。
“行得春风,必有夏雨”这句谚语注重风雨之间的联系。春风,是指春季的偏东风,夏雨是指梅雨。其意是说,春季偏东风较多的年份,则夏季梅雨一般也较多。而“小满不满,黄梅不管”,指的是小满与芒种节气之间,雨水存在着正相关,即如果小满节气雨水偏少,则意味着芒种节气雨水也将偏少或者黄梅偏迟。这是因为小满节气往往正值春夏之交,如果这个时期雨水偏少,反映了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到了芒种节气,副高势力一般也不会很快增强,即使有一定强度,它北缘的西南气流也不会伸向长江下游一带,所以芒种节气长江下游地区雨水也将偏少。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包小可,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xiaoke.com/article/127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