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说到何时最冷,大家伙都知道一句农谚“热在三伏,冷在三九”,指的是一年中三伏天是最热的,而三九天是最冷的时候。从一九开始数,一直数到九九,然后三九天就过去了,也就迎来了春暖花开了。那么,你知道一般过了几九就不冷了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般过了几九就不冷了
三九天
一般进入五九和六九,天气就会相对不那么冷了。“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是中国北方地区流传的一句俗语,意思是在五九和六九这两个时期,天气已经比较暖和,人们可以沿着河边观赏柳树,感受春天的气息。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天气已经完全不冷了。虽然五九和六九是中国农历中的两个较为温暖的时期,但具体的气温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气候变化等。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天气是否真正变暖。
三九天从冬至后的第19天开始算起。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逢壬日算起(冬至后逢第一个壬日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第三个九天叫“三九”,第四个九天九天叫“四九”,第五个九天九天叫“五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就会“九尽桃花开”、“春深日暖”了。
为什么三九、四九最冷
冬季最寒冷的一段时间一般是出现在冬至之后。立冬后,表示进入了冬季,并不是进入冬季就意味着开始寒冷,因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还不很冷。在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一说,“十月小阳春”即是指在孟冬期间出现的风和日丽、温暖舒适“小阳春”天气。所以,实际上初冬(孟冬)这时期一般不会很冷,但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在冬天季节,所谓“冷在三九与四九”,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寒冷是在冬至之后,尤其是“三九天、“四九天”。
进入冬季
在冬至时期,白天最短,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最小,单位面积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强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地面日热量收支逆差尚未达到最大值。而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日趋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却很缓慢,从冬至到“三九”这一时期,平均每天只增长约一分钟,同时,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增加也很缓慢。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在“三九、四九”时段才达到最大值。由于空气的温度主要受地温影响,这就导致了“三九、四九”时段气温最低。另外,“三九”前后,西伯利亚地区的冷气团也发展到极为强盛的阶段,强冷空气的频频入侵也是造成气温低的原因之一。
地球白天吸收太阳辐射来的热,到夜里就把它散发出去了。夏天,白天吸收的热多,晚上散发的热少,这样,每天都能积一些热。冬天,白天吸收的热少,晚上散发的热多,每天不但不能积存,还要把夏天积存下来的热用掉一些。冬至这天,白天吸收的热量少,可是地球上还有一些储存的热。过了冬至,储存的热越来越少,到“三九、四九”,地球热的储存是一年最少的时候,所以也就最冷。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包小可,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xiaoke.com/article/5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