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街头刷圈引发关注,曾被冠以“纽北之王”称号的它如今在马路上展现出色性能,也有网友质疑其是否成为马路杀手,需在实际使用中观察其表现,这一新型小米车型在街头亮相,令人期待其在实际驾驶中的表现。
文/王俣祺
导语:一则关于小米SU7 Ultra在公路上狂飙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这起事件不仅让人惊叹于车辆的高性能,更引发了人们对智能汽车时代安全问题的思考。
家用车竟变赛道猛兽
2025年3月6日深夜,山东潍坊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辆挂着临牌的小米SU7 Ultra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车速提升至惊人的303km/h,视频中,车内乘客的尖叫和车机系统的语音提示让人感受到当时的紧张氛围,虽然警方迅速锁定涉事司机,并对其进行相应处罚,但这起事件背后所反映出的却是智能汽车时代的安全挑战。
小米SU7 Ultra作为一款现象级的新能源汽车,拥有强大的性能表现,双电机布局、碳纤维传动轴等技术优势使得其成为了一款性能怪兽,这次在潍坊的事件中,车辆的速度失控,本质上是因为将赛道基因错误地释放到公共道路上。
流量密码背后的数字崇拜
在不久前的发布会上,雷军的“纽北圈速6分46秒”的话语瞬间点燃了全场,而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关于SU7 Ultra赛道模式的话题也愈发火热,成为了流量密码,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在年轻群体中尤为明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消费者调研显示,超过半数的95后车主认为加速性能成为了身份的象征,这种营销策略的成功,将性能参数转化为了社交利器,但同时也埋下了安全隐患,正如一些资深汽车评论员所说,车企在制造赛道神话的同时,却在用户协议中免责,实质是将安全风险转嫁给消费者。
技术防线漏洞百出
面对舆论的压力,小米虽然紧急回应了新车的安全措施,如新手模式等,但仍暴露出安全设计上的缺陷,所谓的新手模式实习期,更像是一种公关话术,而地理围栏等承诺,目前也仅停留在PPT阶段,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在其他国家已有先例,为了应对高性能带来的安全挑战,SU7 Ultra在硬件上做出了一些准备,如配备价值12万的碳陶刹车系统,再强大的制动系统也无法对抗物理定律。
性能车的安全问题不仅是消费者所担忧的,市场也对车企现有的保障措施持怀疑态度,从保险数据可以看出,SU7 Ultra的保费比同级普通车型高出47%,在过去的性能车理赔案例中,“操作不当”的占比高达62%,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精算师曾表示,车企在提升车辆性能的同时,需要相应提升用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否则,最终承担风险的将是整个社会。
解决高性能车的安全问题并非易事,需要车企、监管部门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车企应将更完善的安全设计融入产品,而不仅仅是追求营销噱头;监管部门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认知,正如特斯拉事故后马斯克所言,“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快的车,而是更聪明的交通系统”,希望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能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真正造福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