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的危害是什么 赤潮是自然灾害吗

导语:赤潮的危害是什么?赤潮对海洋环境造成了破坏,当赤潮发生时,大量的浮游生物会迅速繁殖并聚集在一起,形成浓厚的赤红色水层,这些生物在死亡后会分解产生大量的有机物,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下面就去看看赤潮是自然灾害吗?

赤潮的危害是什么

赤潮的危害是什么 赤潮是自然灾害吗

赤潮

赤潮一般可分为有毒赤潮与无毒赤潮两类。有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某种毒素或以能分泌出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赤潮一旦形成,可对海洋生态环境、对渔业、对海洋旅游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1.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危害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

对稳定、动态平衡状态的。浮游植物异常的爆发性增殖或聚集是引起赤潮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环节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值得科学家们仔细研究。在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中的叶绿素a、溶解氧、化学耗氧量会大幅偏高,同时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破坏海域水体的二氧化碳的平衡,导致海水酸碱度会发生较大改变,海水的pH值会升高。这种环境因素的变化,改变了适合海洋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致使一些海洋生物无法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必然会使生物种群结构破坏,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

如果形成的赤潮是有毒赤潮,那么,动物在摄食了这些赤潮生物后就会对自身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有些有毒赤潮藻产生的毒素能够经由海洋食物链传递到较高营养级,导致高营养级海洋生物中毒和死亡,如石房蛤毒素、软骨藻酸等都曾造成海洋哺乳类或鸟类中毒事件。许多赤潮藻是以群体生活的,大量赤潮藻类漂浮在海面上,在赤潮藻种达到一定密度之后,会降低光线透过率,影响海底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也会影响海洋动物的呼吸作用,导致水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种类还会向体外分泌黏液状物质,使水体变得黏稠,会堵塞某些动物的鳃瓣,使其呼吸和觅食功能受到损坏,导致窒息死亡。

综上所述,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在我国少数封闭性较强的内湾,一旦出现赤潮,一环扣一环的正常生态系统要想得到维持是不可能的,原有结构和功能必将受到破坏,可能出现的是一个从水体的富营养化发展到赤潮,又从赤潮生物的死亡分解将营养盐释放给水体的恶性循环。

2.对渔业的危害

最引人关注的方面是赤潮对渔业的危害,赤潮能使内湾养殖业的养殖对象全军覆没,外海捕捞业也可能因赤潮而导致一无所获。当然,并不是每次赤潮都能带来如此大的危害,但赤潮每年都会造成或多或少的经济损失。以下为近几年赤潮对我国渔业比较严重的危害事件。2010~2012年虽然发生过多次赤潮灾害,但是造成的灾害都比较小,所以下面我们主要介绍2009年以前的赤潮灾害。2009年5月17日,福建省莆田市南日岛周边海域发生了大面积赤潮,持续了8天,面积为10平方千米,赤潮优势种为夜光藻,赤潮区水体呈红色条状分布。

因此次赤潮持续时间长、污染范围广,加上适逢天文小潮,海水对流缓慢,造成当地海上养殖的经济鱼类以及成品鲍鱼大面积死亡,造成海洋水产养殖损失6000万元。2009年5月23日,福建省平潭县龙王头海水浴场及流水码头海域发生赤潮,持续时间为2天,面积为20平方千米,赤潮优势种为夜光藻,赤潮区水体呈暗红色条状分布,此次赤潮灾害造成海洋水产养殖损失500万元。2008年6月16~21日,辽宁省丹东市附近海域发生赤潮,最大面积达到500平方千米,赤潮优势种为夜光藻,当地贝类养殖受到影响,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

2007年6月11~13日,福建省平潭东澳一级渔港码头西面海域及平潭龙王头海域发生小面积赤潮,主要带来赤潮的生物为米氏凯伦藻,海水养殖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00万元。2007年9月7~21日,广东省汕尾港区及附近海域发生赤潮,最大面积约30平方千米,主要赤潮生物为棕囊藻,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2006年12月3~23日,广东省汕尾港海域发生赤潮,最大面积约为45平方千米,主要赤潮生物为球形棕囊藻,有零星死鱼现象。2005年5月30日至6月10日,浙江南麂列岛附近海域发生赤潮,最大面积约为500平方千米,主要赤潮生物为米氏凯伦藻和具齿原甲藻,造成网箱养殖鱼类大量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400万元,接近南麂镇全年养殖业的总产值。

此外,此次赤潮波及洞头、瑞安、苍南海域,所经之处,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海洋原生鱼类和养殖鱼类的死亡。2005年5月31日至6月16日,浙江洞头赤潮监控区及附近海域赤潮,最大面积约为300平方千米,主要赤潮生物为米氏凯伦藻和具齿原甲藻,直接经济损失3700万元。2005年7月4日,山东东营港附近海域赤潮,最大面积约为40平方千米,主要赤潮生物为棕囊藻,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

2005年8月23~25日,山东东营附近海区发生赤潮,最大面积约为140平方千米,主要赤潮生物为棕囊藻,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2005年9月23~27日,江苏海州湾海域赤潮,最大面积约为1000平方千米,主要赤潮生物为中肋骨条藻,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赤潮对渔业的危害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产生的:

赤潮的危害是什么 赤潮是自然灾害吗

海洋

(1)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打破了海洋原有的生态平衡,造成海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相互依存关系异常或者破裂,这就大大破坏了主要经济渔业种类的饵料基础,破坏了海洋生物食物链,破坏了鱼、虾、贝类饵料基础,造成渔业产量锐减。形成赤潮的某些浮游植物是海洋次级生产者的良好饲料,但在经济海藻养殖区,往往与海带、紫菜等争夺营养,使经济藻类变色甚至腐烂,自身失去商业价值。

(2)有些赤潮藻类会分泌或产生黏液,这些黏液吸附在海洋动物鳃上、呼吸道黏膜上都会使动物呼吸苦难,窒息死亡;有些赤潮藻类具有长刺结构,其吸附在鱼类或其他动物鳃上,会使它们的鳃受到机械损伤从而影响呼吸机能,导致海洋生物窒息死亡;有些赤潮藻可以产生溶血性毒素等有害物质,使鳃细胞的呼吸组织破坏,抑制海洋生物的呼吸,同样会导致海洋生物的窒息死亡。

(3)赤潮藻类暴发性异常增殖还会造成海水pH值升高、黏稠度增大、含氧量下降、水体光照强度下降,赤潮藻类密集在水面,使水中的含氧量下降,影响海洋动物的呼吸,导致水下生物大量死亡。

(4)在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尸体在分解过程中会带来海洋环境的变化:在好氧条件下,尸体分解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气,使水体中的溶解氧急剧下降,造成区域性海洋环境严重缺氧,导致鱼类或其他动物窒息死亡;在厌氧条件下,尸体分解又会产生大量的氨、硫化氢、甲烷等有害化学物质,致使鱼、虾、贝类及海带、紫菜等海洋农作物大量死亡。另外,有些赤潮生物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这种生物毒素能直接威胁到鱼、虾、贝等生物的生存。

3.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当形成赤潮的生物种是有毒赤潮生物时,其危害不仅局限于渔业方面,还可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甚至危害人的生命健康。由于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如果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必然会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然不足以被毒死,但是生物毒素在体内不断积累,数量会越来越多,最终超过了人体食用可以接受的水平。

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会引发中毒,情况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死亡。据统计,在世界沿海地区因误食含有赤潮毒素的鱼类、贝类而引起人体中毒或死亡事件非常多。赤潮毒素是一类由有毒赤潮生物产生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其对人体的危害大多是通过人们食用含有这类毒素的贝类海产品而表现出来的,因此,通常将这类毒素称为“贝毒”。

赤潮是自然灾害吗

赤潮是一种自然灾害。

赤潮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由海洋中漂浮的某种或多种微小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引起,使一定范围内的海水在一段时间内变色。这种现象不仅破坏海洋环境,还可能造成大量海洋生物和海水养殖生物死亡,对渔业、养殖业、旅游业等产生严重影响。赤潮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水不流动、富营养化、日照量增大和水温上升等。此外,赤潮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为赤潮生物产生的毒素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应对赤潮灾害,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从源头上减少陆源排污、防止海水富营养化、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控制合理的海水养殖密度和面积等。一旦发现疑似赤潮现象,应及时报告当地海洋管理部门,并停止在赤潮发生区域进行捕捞、游泳等活动。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包小可,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xiaoke.com/article/129294.html

(0)
上一篇 2024-06-03 21:00
下一篇 2024-06-03 21:00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428143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