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配置政策的客观性是什么 资源基础理论的核心观点有哪些

导语:资源配置政策的客观性是什么?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关于公平与正义,更是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而且在资源配置中,客观性意味着政策制定者应当基于客观事实、公平原则和科学数据进行决策,而非受到个人情感、政治压力或其他主观因素的影响,下面就一起去看看资源基础理论的核心观点有哪些吧!

资源配置政策的客观性是什么

资源配置政策的客观性是什么 资源基础理论的核心观点有哪些

市场效率

1.市场效率与资源配置

经济理论认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市场机制具有一种完美的功能,使全社会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处在这种状态时,对生产者来说,不论是再多生产一个产品,还是减少生产一个产品,平均成本都将上升;对消费者来说,这时平均成本最低,商品价格也就最低。

在一个十分简化的模型中,假定社会上有两个消费者i和j,两个生产者a和b,生产两种物品x和y,静态经济条件下市场效率模型包括两个基本条件:(1)在商品市场上,一个消费者在两种物品中进行选择的边际替代率(MRS)必须等于另一个人相同的消费行为的边际替代率,也就是等于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Px/Py)。在市场的有效运转中,物品的相对价格正好等于生产物品的相对边际成本(MCx/MCy)。

在这种条件下,个人消费获得最大效用,市场实现最大的交换效率。(2)每个生产者用生产要素生产出两种物品的边际转换率(MRT)必须等于两种物品的相对边际成本,只有这样,生产者才能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上述两个基本条件构成市场机制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两个基本原则。

除此之外,市场效率的实现还需要具备下列前提条件:全部物品和服务都存在交换市场,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个人的市场信息灵通,产权界定明晰,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外部性等。当这些前提条件全部满足时,简化的市场效率模型的充分必要条件也就得到满足,从而,个人获得最大效用,企业实现最大收益,社会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自然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不能完全满足市场效率模型的条件,市场作用减弱,甚至出现市场失效,最终影响到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2.资源利用的市场失效

自然资源在很多方面缺乏市场调节,或者市场机能不完备,这种市场失效成为提高经济效率的主要障碍,要求政府行使管理职能,采用适当的资源政策加以纠正,这是近几十年来资源政策逐渐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一个根本原因。

自然资源利用方面的市场失效主要有四种形式。

第一,资源产权不清。产权也称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者获得支配、使用财产的权限。商品经济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产权明确界定,并使产权具有法律实效。在实际生活中,一些自然资源,如海洋和海洋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并不归属于某一个人或组织,而是人类共享的资源,因此,这部分资源也称为公共产权资源。

公共产权资源由于产权界线不清,资源利用者倾向于多占多用,结果加快了资源消耗速度,降低了资源的远期生产力,与此同时,社会却没有适当的手段可以自动调节、限制这种资源过度利用的模式。相反,如果明确界定资源产权,并使之具有法律实效,资源所有者为了保证其长远利益,将会采取一种较为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全社会也因此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企业或者一个消费者追求最大利益的活动,在没有财政补偿的情况下,影响到另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根据上面提到的简化的市场效率模型,如果消费过程中存在外部性,并且消费者i消费物品x使自己受益,而使j受损,那么,MRS1xy就不等于MRS1xy。如果企业间存在生产外部性,MRT就不相等,或者价格偏离边际成本。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外部性的例子很多,其中,环境污染是资源利用中最典型的外部性。

公共物品通常最具有外部性特征。在自然资源方面,典型的公共物品有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风景区等。一般地说,公共物品的消费不具有独享性和排他性特征。譬如,一些人在获得物种保护的效益的同时,并不能阻止另一些人分享这种效益;同样地,一些人拒绝承担物种保护的责任和费用时,也不能阻止另一部分人采取类似的行动。如果人们都按照上述意愿行事,社会就不可能拥有大部分重要的公共物品。在自然资源利用领域,诸如保护全球海洋和海洋资源以及其它重要的自然资源就无法做到。

第三,垄断。垄断是完全竞争的对立面,它使市场处于由小部分厂商所控制的状态。垄断的市场类型主要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三种形式。垄断造成低效率,是由于垄断使产品价格超过产品的边际成本,从而违背了上述简化的市场效率模型中的两个基本条件。在资源市场,对资源、特别是非可更新资源的垄断,造成资源产品价格高于资源的边际开采成本,从而不正常地刺激了这种资源的过度开采,加快了全社会的资源耗竭。

第四,不确定性。自然资源利用中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资源储量的不确定性、资源替代产品和技术的不确定性、资源勘探收益的不确定性以及竞争对手行为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使参与资源开发、利用的个人或团体的投资具有风险性,特别是对于非可更新资源,这种由于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投资风险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资源利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助长资源利用者偏向短期收益,提高资源开发强度,因而,损害了全社会资源在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之间进行配置的合理均衡。

资源配置政策的客观性是什么 资源基础理论的核心观点有哪些

经济

3.经济增长与资源政策

5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变动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一些原本在相同经济发展水平线上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差距,结果是,一些国家和地区一举跃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则越来越深地陷入贫困的渊薮之中。亚洲的韩国和非洲的加纳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据研究,1960年,韩国和加纳的人均收入完全一样,不同的是,韩国人口密度比加纳高8倍,自然资源的丰度却比不上加纳。到了1982年,韩国人均收入上升为1910美元,年平均递增6.6%,加纳人均收入却只有360美元,年平均递减1.3%,使加纳人1982年的生活水平只及1960年的3/4.两国经济增长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增长的差距并不是由于偶然事件,也不是资源丰度不同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政策的明显差别所促成的。

加纳不成功的发展经验说明,错误的政策抉择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同样地,未来的资源利用模式、资源利用技术创新和发明的方向、经济增长趋势,都决定于目前的政策。这就清楚地显示,政策和策略在使人类摆脱未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增长的潜在的恶性循环中的重要性。

资源基础理论的核心观点有哪些

特殊异构资源:企业的资源应该是独特的、稀少的、不可替代的,这些资源可以转化为独特的能力。

资源的模拟:企业需要有效地模仿或复制其他企业的成功资源或能力。

特殊资源的获取和管理:企业需要有效地获取和管理那些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特殊资源。

资源基础理论假设资源在企业间是不可流动的且难以复制,这些独特的资源与能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然而,也有观点指出,在动态环境下,企业会被迫对能力存量不断进行质的改变,动态能力使企业能够快速整合、建立、重构其内外部资源、技能和能力,迅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此外,资源编排理论是对资源基础观的一个重要补充,它强调如何利用资源也很重要,并且弥补了资源基础观不强调管理者的作用的缺陷。资源编排的行动包括构建-捆绑-利用三个流程,通过这些流程,企业可以有效地利用其资源以形成新的能力和竞争优势。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包小可,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xiaoke.com/article/119580.html

(0)
上一篇 2024-05-17 21:00
下一篇 2024-05-17 21:00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428143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